王维。苏轼评价王维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要理解这一评价涉及到中国的审美特征、诗的特征和诗人的特质。
中国人的审美特征源于中国的历史。中国具有5000年的文明,创造了世界灿烂的农耕文明,而农耕文化与自然紧密相关,因此,对自然的理解、感悟成为中国人审美的重要取向。二十四节气的建立便是这方面重要的体现。基于此,中国人的审美特点在于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中国的琴棋书画都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山水画、田园山水诗派也成为具有中国符号的象征,这是中国艺术与其他国家艺术最鲜明的区别。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导演利用现代声光技术很好地展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审美情趣,令世界叹为观止。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重要的诗派,陶渊明、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直至清代田园诗派,一脉相承。而王维更是在自然田园山水之中增加了禅意。王国维先生评论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千古壮观”,评价他的田园诗境为“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而中国艺术从来都是书画同源,诗画同宗,所追求的诗情画意审美情趣正是如此。所以说,苏轼评价王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不仅仅是对以王维诗的评价,也是对中国艺术审美的准确定位。
从王维诗人的禀赋来看,他不仅仅是一名诗人,也是著名的画家。钱钟书先生在评论他的画画时说王维是“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可见王维画技艺之高。王维处于唐由盛转衰时期,过着半隐半士的生活,长期在终南山的隐居经历使他的诗和画具有自然的灵性和禅意,所以,他的山水田园诗不仅仅有自然的意味,更带有他入世与处室之间的徘徊和挣扎,所谓的诗言志的体现。所以,王维不仅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也是文人诗的代表,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审美结合。实际上,王维不仅是诗人、画家,他对音律也十分有造诣。中国名曲《阳关三叠》便出化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新雨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以,在苏轼评价王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诗、画之外,还应加上乐,才更为全面。
’
欣赏10首王维美词,感受“诗中有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日雨后的夜晚,有静有动,有明月当空,有清泉流动,有浣女摇舟……画面唯美而灵动。】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无法释怀送别的悲伤,也无法忘怀青青柳色】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壮丽风光的最好推销词。】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分明是国画】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林深处,琴声悠扬,明月相照,颇有武侠风的调调】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坐看天上云卷云舒】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寒梅著花未?】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深山藏古寺】
《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不知名,画面却美好而灵动。秋雨中,山间小溪蜿蜒曲折。溪流与坚石相击,溅起的水珠象小石子似的击在鹭鸶身上,惊起正在捕鱼的鹭鸶,展翅而飞。】
十首“诗中有画”的王维美词赏析完毕,你能想到几幅隽美幽静的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