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制与遏制的区别
1、遏制”和扼制”都有制止”的意思。
2、遏”是阻止”的意思,扼”是用力掐住”的意思。所以,遏制”重在阻止,扼制”重在把守、控制。例如,遏制这种势头”是说阻止某种势头,扼制这种势头”是说控制住某种势头。
3、抑制”表控制、约束。抑制”虽然有时也用于事物,例如抑制通货膨胀”等,但跟遏制”、扼制”比较起来,更常用于思想感情方面。例如: 我再也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
第一次长沙会战冈村宁次声东击西
一九三九年九月中日在湖南开始的作战,中国方面称为“第一次长沙会战”,日本方面称为“湘赣作战”。
九月十三日,冈村宁次把军指挥部移到湖北咸宁,准备在那里指挥主力进攻湘北。当日,他飞到江西安义,视察了集结在那里的第一零六师团。按照战役设想,湘赣作战将从赣北打响。第一零六师团新任师团长中井良太郎信心十足,他认为自己的部队虽在万家岭作战中尽失元气,但在之后的南昌作战中已基本恢复了士气,更何况在这个方向又加强了从第一零一师团抽调来的第一零二旅团(佐枝支队)。同时他也知道,第一零六师团的作战任务仅仅是助攻,率先发起攻击的目的在于将中国军队第十九集团军牵制在赣北,使之不能西进加入湘北主攻方向上的作战。而且,冈村宁次明确表示,达到牵制目的后,悄悄脱离战场,转向湖北南部。——既然如此,就可以不求歼灭中国军队的主力,只需把中国军队吸引住就算完成了任务。
冈村宁次视察的第二天,中井良太郎行动了。他的计划是:第一零一师团佐枝支队从奉新东南面的大城镇出动,向西南方向的莲花山和高安发起进攻;第一零六师团主力则从奉新以西南下,向高安方向发起突击。
高安四周是低矮的丘陵和稻田。中国守军在这里构筑的阻击阵地都是半永久性野战工事,这些工事由一个又一个的据点先连接成线,再连接成面。据点地域内挖有各种武器的掩体,预设的火力网很严密;掩体前设有铁丝网和鹿砦;阵地后方还有大量的掩蔽部可供屯兵和休息。高安中国守军是罗卓英的第十九集团军和高荫槐的第一集团军,共五个军,即第七十四、第三十二、第四十九、第五十八军以及第六十军。具体配置是:由锦江口至高邮(位于锦江北岸,乃高安重要渡口之一)一线是第四十九军;从高安向北至祥符观一线是第五十八军,该军的新编第十师守备第一线,新编第十一师位于高安附近;由祥符观至故县一线是第六十军,该军的第一八四师为右翼,第一八三师为左翼。罗卓英的总预备队,是王耀武的第七十四军,控制高安西南方向的上高附近。
十五日拂晓,第一零六师团和佐枝支队同时开始行动。罗卓英因南昌作战不利,很想挽回声誉,因此命令部队利用坚固工事顽强阻击。在佐枝支队的攻击方向上,宋肯堂的第三十二军和刘多荃的第四十九军死死地堵在了日军进击高安的路上。在第一零六师团的攻击方向上,安恩溥的第六十军和孙渡的第五十八军没能顶住日军的突入。第一八四师的阵地被突破后,部队边打边向潦河岸边撤退。第六十军将第一八三师调上来遏制日军的推进,但由于相邻的第五十八军阵地已被日军突破,奉命增援的第一八三师在日军的紧逼下被迫后撤。日军攻占了高邮以及祥符观西北面的杨庄。尽管新编第十师师长刘正富把丢失高邮阵地的营长枪毙了,但依旧无法挽回战局的不利。十六日,在潦河岸边,湘鄂赣游击部队第七十三军第十五师拼命阻击着日军。第一集团军命令第六十军和第五十八军新编第十师向西转移。这时,日军开始迅速南下,大有把第六十军的第一八三、第一八四师吃掉的企图。十八日,第六十军抵达集结地吃午饭的时候,又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一直等到晚上才从日军的包围圈中冲出来。
然而,罗卓英命令第六十军必须杀回去:
此次作战罗卓英比之南昌战役时神气十足,大打官腔,一定要收复高邮和杨庄失去的阵地,逼得口吃的高荫槐结结巴巴地向他的两个军长孙渡、安恩溥说:“我……们要收复失去的阵地,不……然罗……总司令要惩办我们啦!”于是孙渡督着新十一师师长鲁道源收复高邮。鲁道源亲率所部,猛攻高邮数次,都为日军步炮空联合战斗所拒止。鲁道源在战场上立时杀了一个营长,撤了一个团长(名叫王筱丰),再度猛攻,伤亡很大,终于把高邮收复了。安恩溥使用第一八三师,也把杨庄收复了;第一八四师又派部队增援新编第十师,才稳定了祥符观的阵地。第一八三师的正面战斗甚为激烈,日军猛攻骑马山(在故县东南)达一个多星期才停止。我军付出严重的代价,虽然保住了原阵地,但未能以第七十四军或更多的兵力使用于最必要的方面,以打击日军。这与整个作战计划的精神是不协调的。
中井良太郎的作战目标并非安恩溥的滇军部队,而是高安城。防守高安方向的,是罗卓英的第十九集团军第三十二军等部队。日军第一零六师团接近高安的时候,薛岳似乎看出了冈村宁次声东击西的伎俩。但高安毕竟是扼制赣北日军横向进入湘北主战场的咽喉,因此薛岳严令罗卓英务必指挥第一、第十九集团军把日军第一零六师团西进湘北的孔道堵死。第三十二军军长宋肯堂率部与日军在锦河北岸激战数天,王耀武的第七十四军也向高安增援而来。十八日,日军第一零六师团主力和佐枝支队从东、北两面夹击高安城,佐枝支队突破了第四十九军的阻击,威胁着宋肯堂部的侧背,宋肯堂部于十九日退出高安城,在锦河岸边的高地上炮击进入高安的日军。
至此,日军第一零六师团于赣北发动的进攻,已经吸引了中国军队多达八个师于高安城下。中井良太郎认为已经达到作战目的,于是留下佐枝支队继续牵制中国军队,自己则率师团主力转向西北,与原驻守赣西北的日军一起,向武宁、修水和三都附近的中国军队第三十集团军扑过去,目的是继续吸引中国军队东援,配合冈村宁次在湘北发动的攻势。
中国军队第七十四军和第三十二军趁日军第一零六师团转调之机,于十九日收复村前街,二十二日收复高安。
但是,防御修水、武宁地区的第三十集团军王陵基部只有两个军四个师,而且都是新编师,装备很差,战斗力弱。在日军的攻击下,第三十集团军部队一路南撤,一直撤到赣西与湘东交界的铜鼓附近。中井良太郎的这一阵势,令薛岳很是焦虑,他急令罗卓英抽调部队前往增援。罗卓英命令高荫槐派部前往铜鼓,高荫槐的第六十军和第五十八军在高安地区打得很苦,这一次坚决不听罗卓英的指挥,罗卓英只有再派王耀武的第七十四军前去增援。——第七十四军,中央军嫡系部队,不但是中国陆军的王牌部队,更是第九战区的中坚力量,薛岳本想把这支部队放在湘北正面,但罗卓英就是不肯。果然,现在第七十四军派上了用场。
中井良太郎在中国军队的联合攻击下有些力不能支,又留下少量部队与中国军队纠缠,主力则悄悄地退出战场,试图北进与位于湖北南部的第三十三师团会合。
罗卓英指挥中国军队在赣北的作战,尽管没有损失太多兵力,最终也没有丢失军事要点,但还是中了冈村宁次的圈套:多达两个集团军的中国军队,包括实力较强的第七十四军,在这个方向被日军的一个师团加一个旅团牢牢地牵制着。——“高安方向的战斗,在日军方面来讲是一个拉后腿的战斗,拉住罗卓英的后腿,不让他指挥的几个军参加长沙方面的决战。在我军来说,是个目的性不明的拼老命的战斗,牺牲不小,价值不大。”
就在中井良太郎与罗卓英在赣北杀来杀去的时候,在湖南的北部,也就是冈村宁次策划的主攻方向,长沙会战已经打响。
十七日,冈村宁次来到湘北与鄂南交界处的城陵矶,视察了上村支队,然后乘船进入洞庭湖,到达岳阳视察了第六师团。第六师团已经准备完毕,将与第十三师团的第二十六旅团(奈良支队)、第三师团的第五旅团(上村支队)一起,向湘北中国守军的正面实施大规模突击。
在湖南北部,中日两军对峙的正面,隔着一条新墙河。
薛岳命令关麟征率第十五集团军并指挥夏楚中的第七十九军,沿新墙河东起湖北南部的麦市、西至湖南北部洞庭湖东岸的鹿角,在八十公里宽的正面构筑起第一道防线:夏楚中的第七十九军在右翼,该军的三个师和炮兵一团五连以及第十挺进支队守麦市、九登、黄岸一线;张耀明的第五十二军在左翼,该军的三个师加上陈沛第三十七军第六十师、炮兵一团八连和二营以及第十一、第十二挺进支队守杨林街与新墙河一线。
冈村宁次的主攻方向在新墙河中国防线的左翼。
张耀明的第五十二军首当其冲。
十八日,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日军开始向新墙河北岸中国守军的前哨阵地发起攻击。张耀明的第五十二军设置了两个前哨阵地,即据守草鞋岭的第二师胡春华营和据守比家山的第一九五师史思华营。两个营孤悬于新墙河北岸,被直接暴露在日军进攻的刀锋下,数百名官兵心知肚明,只要战斗一打响,他们不但是日军的首攻目标,而且所有的人必会九死一生。既然抱定一死的决心,官兵们开始了不顾一切的阻击。日军火炮和战机空前猛烈的轰击和轰炸,将两个营的前哨阵地几乎炸平,所有的野战工事全部坍塌。日军本来以为,中国守军在新墙河北岸设置的两个据点,除了因为兵力单薄很快就会崩溃外,还因为这两个据点仅具象征意义,所以只要炮声一响中国守军定会仓皇逃到新墙河南岸去。
但是,十九日,激战进行了整整一天,两个前哨据点的中国守军还在战斗。
这一天,冈村宁次回到湖北咸宁的指挥部,作为司令官,他觉得应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只是静等战报了。
这一天,薛岳判明日军的主攻方向是从湘北直冲长沙,于是把位于浏阳的第七十军和位于修水的第七十三军调拨给第一线的第十五集团军,关麟征随即把这两个军指派为他的总预备队。
静候战报的冈村宁次没有想到,从十八日进攻开始直到二十二日,湘北正面的日军不要说渡河,连新墙河边都没能靠近,而阻击他们的只有中国军队的两个营。二十二日这天,苦战后的日军登上草鞋岭,发现据守该阵地的中国守军胡春华营官兵已全部阵亡,日军官兵站在遍布尸体的阵地上一片茫然。而令他们更加茫然的是,此时比家山阵地的中国守军依旧在抵抗。——直到这一天的黄昏,中国营长史思华阵亡后,日军才冲上比家山阵地。
就在湘北的日军为扫清渡河障碍苦战的时候,在湖北南部,日军第三十三师团也开始了进攻。这是湘北正面战场的另一个侧翼,第三十三师团的作战目的与位于赣北的第一零六师团一样,都是牵制中国军队,配合湘北的正面攻击。在这个方向防御的,是中国军队第二十七集团军第二十军和第十五集团军第七十九军以及湘鄂赣游击部队的第八军。
日军第三十三师团是一个新编师团,一九三九年二月七日才在日本仙台编成,师团长是从日本陆军户山学校调来的校长甘粨重太郎。该师团辖有第三十三步兵旅团(拥有三个步兵联队)以及搜索联队、山炮联队、工兵联队、辎重兵联队各一个,还有一些后勤部队。师团编成后被派往中国战场,编入冈村宁次的第十一军,遇到的第一场战役便是在湖北南部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
显然,日军新编师团的战斗力不强。二十一日,第三十三师团在湘北与鄂南交界处的通城以南向中国守军发起攻击,受到夏楚中的第七十九军的猛烈抵抗。苦战两天后日军才知道,他们一直在与中国军队的一个团纠缠不休。第三十三师团集中兵力,转向通城东南方向的麦市。麦市是第七十九军的防御主阵地,其第一四零师在麦市外围与日军展开了艰苦的拉锯战,双方都伤亡惨重。中国军队杨汉域的第二十军加入战斗后,日军受到两面夹击,处境变得艰难起来。为了突破中国军队的阻击,日军使用了毒气弹。但是,每当毒气落在长满茅草的中国守军阵地上时,山上都会燃起熊熊大火,中国官兵利用点燃的山火使空气升腾翻卷将日军施放的毒气冲上高空,而匍匐在地面上的中国官兵中毒者甚少。日军第三十三师团打了数天,仍旧不能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被滞留在麦市附近进退两难。
对于第三十三师团的战况,冈村宁次并不特别在意,只要他们在那里与中国军队纠缠着就可以了。冈村宁次的注意力全在一个他认为至关重要的行动上:二十二日晚,上村支队乘坐海军舰船,从岳阳秘密地进入了洞庭湖。——“此次会战,我最注意的是从驻在北方的第三师团抽来的上村支队的行动。”冈村宁次说,“因为该部队既不熟悉江南的地形,又要进入洞庭湖在敌前登陆,而且他们要采取大胆行动楔入敌军的侧背。”——冈村宁次指望以上村支队的突击行动,大纵深地插入汨罗江以北中国守军的背后,将薛岳的战局布势割裂开来,然后把中国军队主力包围在汨罗江以北加以歼灭。
冈村宁次之所以从第三师团抽调部队,是基于对洞庭湖纵深穿插行动的格外重视。日本陆军第三师团,是一八八八年组建于名古屋的精锐部队。进入中国战场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随枣会战,始终是侵华日军的绝对主力。而上村支队由第三师团第五旅团为基干组成,指挥官是旅团长上村干男少将,下辖四个步兵大队、一个山炮大队、一个工兵联队和一个独立渡河工兵联队,以及两个辎重兵中队。
在海军舰船的带领下,上村支队进行了“八十余公里的水上机动”,于二十三日六时二十分在洞庭湖西岸以南的营田地区登陆。上村支队的行动让冈村宁次彻夜未眠,因为这次突击是一次冒险行动,特别是情报说登陆地点水深不足一尺,他生怕海军的摩托艇因此搁浅在泥滩上,使陷在泥里的上村支队成为中国军队的活靶子。——“九月二十三日拂晓,接到该支队在营田登陆成功的紧急报告时,才放了心。”
薛岳没有想到冈村宁次会实施纵深突击——隔着广阔的洞庭湖水,薛岳认为在这个方向上日军没有实施突击的可能性——于是,营田中国守军只有第三十七军第九十五师的一个营。该营营长也认为,营田北面是湘江封锁线,湘江西岸通往洞庭湖的沟汊都处于干涸状态,因此营田正面的水路可以说是万无一失。这证明冈村宁次得到的情报是准确的,营田正面湖岸水深仅在一尺左右,日军的摩托艇如果往岸上冲,根本抵达不了岸边就会陷在河泥之中。——但是,二十二日晚上,洞庭湖上大雨倾盆,导致河湖水位猛涨,不但营田正面的湖岸水位急剧抬高,湘江连接洞庭湖的那些干涸沟汊也都水满盈盈,载着上村支队的日本海军舰船就这样得以顺着沟汊直冲营田。
二十三日凌晨,上村支队在日军舰炮和飞机的支援下,向仅有一营守军的营田阵地发动袭击,很快,中国守军数百名官兵伤亡殆尽。冈村宁次给上村支队的任务是:“在营田附近奇袭登陆,以一部在夺取归义及新市附近汨水渡河点后,切断沿粤汉线敌军退路;同时主力从营田—大娘桥—李家墩(推测记入地图)—高桥公路沿线地区,首先向高桥方向突进,切断平江至长沙的道路。”冈村宁次已经计算好了:与上村支队在营田登陆同时,二十三日早晨六时,在新墙河北岸,扫清中国军队前哨阵地的第六师团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渡河行动。这也就是说,日军第六师团正在战场的正面与关麟征部激战,而通过纵深突击迂回到战场西南方向的上村支队,已经处于关麟征部的侧背,一旦上村支队向东进击成功,不但会切断关麟征部的退路,还将与第六师团一起对关麟征部形成南北夹击。那时候,因为在战场的东边有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和第一零六师团,战场的西边则是广阔的洞庭湖水,关麟征部就等于陷入了日军的合围。
以上就是关于扼制与遏制的区别,第一次长沙会战冈村宁次声东击西的全部内容,以及扼制与遏制的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