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厌恶风险

人为什么厌恶风险?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厌恶风险是人的通病。但是做股票投资就需要逆人性才能胜出。在合适的时机坚持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只有我们克服自身弱点才能在交易中做到无往而不利。

之所以经济学中假设多数人是风险厌恶情绪的,主要是根据调查中的发现,多数人都属于风险厌恶型的,有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受尊重的需求等多方面的权衡。因此,参考国外的成功运作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了解决利益矛盾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问题,从维护客户利益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经纪公司按照客户投入资金量和存续时间支付经纪人一定比例的介绍费用,客户按照资金量支付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的模式。在此模式下:经纪人的安全感、归属感增加了,公司与客户双方对经纪人的约束力增强了,有利于控制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利益矛盾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问题。

赔钱的痛不输身体的痛

预期亏损的思考是在「前脑岛」进行,前脑岛是针对负面刺激起反应的大脑部位。也就是说,光是思考财务亏损,跟身体实际上受到伤害的感觉很可能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大脑面对亏损的反应,会深刻地影响行为。

史丹佛大学的布莱恩.克努森指出,在碰上亏损之前,投资人都会以理性而自利的方式来交易。克努森在实验中让受测者从三种投资选择其中一种:低风险债券和两种风险与报酬都不确定的股票。债券很简单,每次保证报酬一美元,而股票的变化就大得多,其中一支股票是有较大机率可赚十美元、较小机率会赔十美元;另一支股票则刚好相反,赔钱机会大于赚钱。

克努森观察受测者进行投资任务时的大脑活动,注意到投资人一开始大都会进行理性交易,而决策时大脑的理性中心也最活跃。但这是在他们遭遇意料之外的亏损之前。

一旦经验过亏损以后,大脑的疼痛中心随即被唤醒,之后的决定往往就比较不理性。亏损让投资人趋于保守,引發他们对于稳定债券的非理性偏好,这对整场游戏的报酬带来破坏性影响。这真是非常奇怪的峰迴路转,让人类具备优势的特质,竟然正是我们在投资领域吃瘪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都是趋利避害。说白了,人都喜欢不劳而获。

我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人们厌恶风险,是因为风险总会让人们拥有的美好与幸福,一瞬间的消失和毁灭。

那种瞬间失去的痛苦,或是突如其来的打击,往往让很多人不能接受。

人们常说的心态爆炸,崩溃了等,都是因为无法接受突如其来的结果所造成的。

就拿股市中常说的,“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来说,就是在强调股市中存在的突发事件导致股价的极速变化的风险。

人为什么厌恶风险图1

人,总是贪婪的。

即厌恶风险,又追求高回报。其实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风险与收益并存,才是投资的本质。

低风险的理财,往往回报率低,高风险的股票期货,可能会产生高额回报。

风险的加大,同时也加大了高收益的不稳定性。爱赌博的人,常说富贵险中求。

无法看清投资的本质,一厢情愿,往往得不偿失。

在股市交易中,如果想生存下来,我们首先要磨炼的就是自己的心态,只有当心态能包容风险波动的幅度,才能始终保持自己最好的状态(最起码能做到理性的思考),才能在股市有所收获。

至于收获的多少,那就因个人能力而定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场汇 » 人为什么厌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