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乐坛双璧指什么,西方乐坛双璧指哪些

巴赫是音乐之父,亨德尔是旋律大师,他们在欧洲音乐史上称为“乐坛双璧”。他们所留下来的作品是巴洛克时期的一大笔财富!

巴洛克时代(1600-1750年)在西方音乐史乃至整个艺术史上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代。也可以说从蒙泰威尔弟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结束。 巴赫的主要作品《十二平均律》、清唱剧《马太受难乐》、《勃兰登堡协奏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等约500 多部各种体裁的作品,但生前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大都没有出版。后得益于门德尔松(1809年2月3日 –1847年11月4日),也是德国近代最重要的浪漫派音乐家之一。他从21岁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为这位音乐之父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

亨德尔1685 年2 月23日诞生在德国萨克森的哈勒。他比约•塞•巴赫早出生一个月,而且出生地相距很近,真可谓天生双璧,日月同辉也称清唱剧大师,清唱剧《弥赛亚》脚本,歌词是用英语写的,共3 部,分53 章。他把全部的心思精力仅用24天完成了这部长达354 页的曲子。罗曼•罗兰形容这部作品是亨德尔“蘸着泪水”写成的。其他作品有《水上音乐》、《皇家烟火》等。

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从1600年前后到1640年是早期,也是巴罗克风格的形成期。这种风格发源于晚期文艺复兴的意大利, 当时的作曲家们竭力从16世纪文艺复兴的旧体裁和对位法中解放出来,寻求并创造了一些新的、更丰富的音乐体裁和表现手段。中期是从大约1640到1690 年。这是巴罗克风格的定型期。作曲家们开始使用一种共同的音乐语言,各种体裁和形式都变得更加典型,巴罗克风格也开始逐渐地传遍欧洲各国。从1690到 1750年是最后一个阶段,也可称作巴罗克盛期。这个阶段的音乐创作是建立在巴罗克早期和中期的成果之上的。与前两个阶段形成对比的是,晚期巴罗克不是一 个创新的时期,而是一个完善的时期,这时,以巴赫与亨德尔为代表的音乐大师们将百年来的音乐发展推向了辉煌的顶点。巴洛克音乐气度高贵、情调感人,内容比文艺复兴时期更丰富 、更具戏剧性。欧洲音乐的许多重要体裁都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如歌剧、组曲、奏鸣曲、协奏曲、清唱 剧、康塔塔(大型声乐套曲)等都已成为经典。巴赫、亨德尔把巴洛克时期音乐推向了高潮,为以后的古典主义音乐奠定了基础。

应该是指的《受难曲》和《弥撒曲》这两种宗教音乐。

受难曲是以四福音书中记载的主耶稣受难的过程为内容,从最后的晚餐起一直到被钉十字架。最早(十二世纪)的受难曲以格里高利圣咏组成,用戏剧形式演出。到十五世纪,复调音乐代替了圣咏。巴赫的《约翰受难曲》(1723)和《马太受难曲》(1729)是受难曲创作的巅峰。后世鲜有重要的受难曲问世,值得一提的只有波兰作曲家彭德雷茨基于1966年作的《路加受难曲》。

弥撒曲(Mass)是一种宗教音乐形式,以伴随音乐的合唱为主要表现形式,主要在天主教的礼拜弥撒仪式中演奏。弥撒亦称感恩祭,是圣教会祭献天主的大礼,其名称来自拉丁文Missa的音译。古代教会举行感恩祭,礼仪结束时,都要向参礼者说:“Ite,Missa,est!”意思是:“去吧,弥撒礼成(此即聚集)!”这样久而久之,“弥撒”便成了感恩祭的代用名称。历史上有不少大音乐家都谱写过弥撒曲,包括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罗西尼、舒伯特、李斯特、德沃夏克、布鲁克纳等等。
西方乐坛双璧指什么,西方乐坛双璧指哪些图1
西方乐坛双璧指什么,西方乐坛双璧指哪些图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场汇 » 西方乐坛双璧指什么,西方乐坛双璧指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