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来解答你的问题:从总体上来说,多数契丹人的后裔融入了女真、蒙古、汉族,少数契丹人的后裔融入了维吾尔、哈萨克、土族和朝鲜族,还有一部分契丹的后裔最终定居在了中亚和西亚一带。
不过这个融合的过程前后持续了数百年时间,结局也并不单一。因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契丹不仅仅指的是古时的一个民族,同时它也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政权 ,建立过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朝代。
体量如此巨大的国家,经历了数百年的兴衰,很难一概而论他们最终演变成了什么。不过毋庸置疑的是,契丹对历史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契丹的起源来自于一个青牛白马的传说,契丹人的祖先属于东胡的一支,与鲜卑颇有渊源。早在五胡十六国期间,契丹人的祖先就被迫卷入了乱世的纷争之中,不过在那个时期,他们还是一些无足轻重的游牧部落,先后被前燕、北魏等蹂躏过,多次遭到了被分裂肢解、迁徙流放的不幸命运。到了唐朝时期,契丹生活在松漠都督府辖区内,与唐朝中央政府的一直关系比较稳定。不过有一次因为触怒了玄宗,被派去教训他们的节度使安禄山暴打了一顿。晚唐时期,唐朝逐步衰败,契丹又奉回鹘为其宗主,以求自保。
契丹一直在其周边强权的夹缝中求生存,直到迭剌部落的首领阿保机的出现,掌握了契丹诸部的大权,才崛起为一方霸主。公元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开疆拓土,改革内政,陆续消灭了周边的小国,其势力范围急剧扩大,以至于当时的欧洲诸国只知有契丹,不知有中国。阿保机将契丹王室所在的部落改姓为耶律,将与耶律氏通婚的部落改姓为萧,这也就是契丹国贵族大姓的来源。不过英雄气短,没等到阿保机逐鹿中原的时候,他就归天了,他的儿子耶律德光则继承了他的遗志。公元935年,在后唐国家内斗的纷乱之中,耶律德光渔翁得利,占领了幽云十六州,并且扶植了石敬瑭作为后晋皇帝,公元947年,又迫使后晋投降。耶律德光帅军进入后晋的开封城,并在那里宣布建立了大辽国 。
不过中原地区的人民终究是不甘心被游牧民族所统治,他们多次发起反抗,迫使耶律德光撤回北部老家。但不巧的是,耶律德光居然死在了回家路上。大老板死后,辽国发生了一系列的动乱,先后几任皇帝被刺杀,到了耶律贤掌权时期,才稍稍稳定下来。不过耶律贤精神头不太好,难以肩负繁重的理政工作,于是国家大权就落到了萧绰手里,她就是燕燕。公元982年,耶律贤出去玩的时候死了,萧绰作为他的皇后,一手带孩子,一手抓内政。不过他们的孩子圣宗耶律隆绪年纪还小,萧太后使尽各种手段(各种各样的手段)才使朝廷内稳定下来,掌握了大权。她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孩子的教育,力求把耶律隆绪培养成一个贤君。
公元986年,萧太后迎来了她的高光时刻。时年北宋兵分几路北上,企图收复失地,萧太后组织迎敌,于岐沟关对宋军主力发起钳形攻势,大破宋军。此战之后,萧太后如日中天,“杨家将”也名扬天下,只是北宋被迫进入由攻转守的态势,丧失了主动权。公元1000年辽国出兵南下攻击北宋,1004年再次攻击,并迫使北宋于1005年签订“澶渊之盟”。1009年,萧太后死后,耶律隆绪主政,政绩不错,不过他死后辽国就开始逐渐走下坡路了。先后出了几任奇葩皇帝,耶律宗真喜欢调戏妇女,还逼死了他自己的太子,末代皇帝耶律延禧正是这位被逼死的太子的儿子,上位之后朝廷人事大洗牌,搞得朝政日益不稳。他还经常派人去旁边的女真部落搜刮民脂民膏,强抢妇女,闹得女真人怨声载道。于是女真完颜部落的首领阿骨打揭竿而起,组建了抗辽大军。阿骨打面对辽军屡战屡胜,打得辽国割地求和。1120年,辽国的几座主城接连被攻陷,耶律延禧躲也没处躲,藏也没处藏,最后只好偏居在西域的游牧部落地区,也丢掉了自己的帝位。1123年亲王耶律淳被拥立为皇帝,至此,正牌的辽国已经没了,只有史称“北辽”的小国。为了避免外部不利局面带来的压力,北辽向宋朝及金国求和,以求休养。结果宋朝突然强硬了一把,拒绝了求和提议,并且发兵攻打北辽。当然,宋军也不出所料的被北辽击溃。但金军可不是好惹的,一举击败了北辽军队,攻陷了都城。此时耶律淳刚死不久,继任的耶律雅里还难堪大任,于是只能由耶律淳的妻子德妃摄政。不过德妃没有萧太后那般利害,不久便被灭国了。德妃和契丹将领耶律大石帅残部向西逃走,投奔前皇帝耶律延禧。但是此时耶律延禧却耍起了小脾气,不但不重用他们,还杀死了德妃,于是耶律大石只好再次离开,这一走,就是天涯。
没过多久,耶律延禧就被金军抓获,巧的是,此时宋钦宗也被金军俘虏,两国皇帝在金军的安排下被迫营业,进行了一场马球友谊赛,结果在二人双双死在赛场。
至此,契丹国的历史就落下帷幕了,皇室正统的血脉传承也断绝了,留在故土的契丹人也陆续融入了金人(女真),宋人(汉)的组群,而后又融入了元朝(蒙古)的组群。正如我之前解答的那样,绝大部契丹人的后裔就融合于我国的汉族和东北的一些少数民族当中。
但是,契丹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
1124年,耶律大石率领亲信继续向西前进,一路上经过一些部族,受到当地人的拥戴,队伍逐渐壮大。1131年,到了新疆额敏县附近,耶律大石坐不住了,他建国称帝,史称“西辽”,也叫喀喇契丹。过了一阵,他又坐不住了,迁都到了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耶律大石认为是时候向金国报仇了,于是组织出兵。但是天不遂人愿,很快他们在半路上遇到了沙尘暴,东征就此作罢,从此之后,他们集中力量经营西域。1141年,西域有两国正在掐架:喀喇汗和葛逻禄。这两国谁也打不过谁,于是分别去搬救兵,结果西辽就被拖下水了。西辽与塞尔柱帝国下属的忽儿珊国开战,这一战西辽以少胜多,击败塞尔柱突厥联军,粉碎了塞尔柱突厥在中亚的势力范围,西辽则将自己的版图向西推进至咸海沿岸。
在西辽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契丹族群又陆续与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产生了融合。1218年,蒙古人来了,谁也逃不掉了。蒙古大军攻入西辽,西辽就此灭亡。然而,有一部分西辽的契丹贵族带着臣民趁乱溜出来了,跑到了现在伊朗的克尔曼省一带,他们此时已经完全皈依了伊斯兰教,并且建立了一个叫做起儿漫王朝的小国,也有史学家称之为“后西辽”或者“后契丹”。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史书证据表明这个国家的王室是耶律氏族组建的。但是能够肯定的一点是,他们后来融入在了当地的民族群体里了。
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契丹的发展、壮大、迁徙、没落、融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与契丹的历史有着必然的联系。经历了几百年的岁月,契丹人的精神推动着他们从大陆的最东端出发,一步步走向西边更远的那片天。随着契丹这个名字渐渐的淡出历史,我们现在也很难一概而论契丹人现在到底在哪里。
毕竟,前些年在云南一带也找到了契丹人的后裔。
契丹族来源于鲜卑的一个分支,属宇文部,历史上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有别于中原的农耕民族。契丹族在中国历史上最高光的时期当属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大辽,当时足与宋朝鼎立,地理位置约是现在的东北、河北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后被女真人建立的金国所灭,金国取代了辽,跟宋朝对峙。
第二高光时期是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耶律大石带领逃亡族人建立的西辽,威震中亚,四方来朝,地理位置相当于现在的中亚和新疆部分地区,首都在现在的吉尔吉斯坦境内。后被蒙古帝国所灭,之后契丹这个民族不复单独存在,族人融合到各个民族里去。
那么契丹人长什么样呢?也许通过下图,现在吉尔吉斯坦人的容貌可以脑补一下。
嗯,蛮漂亮的,这样可以多一分理解成吉思汗为什么那么喜欢征伐。
那么契丹人都分别融入到什么民族去了?从大辽的地图来看,毫无疑问有融入到当今的东三省人民中,也有融入到当时灭亡他们的女真人(金与后金)中,至于辽国与辽宁有什么关系,至少地理位置是重叠的,所以说辽宁人有没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契丹民族的血统呢?很难说没有。内蒙古同理,除了主体蒙古血统,带有部份契丹血统是合理的。至于中亚地区,尤其是吉尔吉斯坦,就更不用说了。另外有一支西辽军队,在臣服于蒙古帝国的时候,曾经随蒙古大军远征云南,并留了下来,成为现在云南人民的组成部分。其实这批契丹人并不是最早到达云南的族人,他们的祖先鲜卑族其中一部慕容族更早扎根云南,历史上一直是云南的贵族。
另外,中国的土族跟契丹也是同宗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