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荚应用为什么用的人少了

不是豌豆荚太弱,而是对手太强。

豌豆荚应用为什么用的人少了图1

豌豆荚成立于2009年,一出身就光环笼罩,创新工场给豌豆荚投了100万美元的天使轮,这在当时风投并不太旺的情况下,绝对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当时的豌豆荚甚至连产品都还未正式上线,豌豆荚1.0版本直到2010年才正式推出,名字叫豌豆荚手机精灵。

应用商店方面,豌豆荚是第一批领先的公司,当时百度手机助手、应用宝、360手机助手这类产品还未正式推出,小米的第一款手机也直到一年后才开始推出,华为、vivo、OPPO等手机厂商也还未注意到应用商店的重要性。

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包括安智市场、巴士商店、掌上应用汇、机锋下载等,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有摩托罗拉的智件园、联想乐phone商店、三星的Sam-sung Apps,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也有自己的应用商店,不过,豌豆荚很快就将这些产品比了下去,占据国内安卓应用分发市场半壁江山。

第一个重要时间戳:2011年

跑在前头的豌豆荚很快就迎来了真正的对手。2011年9月6日,腾讯在北京奥展国际主题艺术汇举办了腾讯应用中心的品牌发布会,腾讯应用中心正式上线,腾讯应用中心的前身是QQ手机软件管理,QQ手机软件管理的历史比豌豆荚要早,不过,这并未影响豌豆荚的地位。两个月后,腾讯应用中心更名为应用宝。

与应用宝同年上线的还有360手机助手。

应用宝、360手机助手均称为日后与豌豆荚竞争的最强有力的对手。

第二个重要事件戳:2013年

2013年8月5日,微信5.0版正式推出,微信的第一款游戏打飞机也正式问世。财报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帐户数达到2.72亿,腾讯在10月份宣布微信的用户数已经超过了6亿。

作为中国用户量最大的应用,微信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哪怕只是一个现在看起来颇为无趣的打飞机游戏,在当时也颇是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

微信对应用宝的逆袭起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微信5.0的iOS版先上线,而安卓版直到8月9日才上线,并且,微信安卓版的首发是在应用宝上,也就是说,安卓用户如果想要玩打飞机游戏,就得去应用宝里下载最新版的微信App才能够使用,在微信近6亿用户基数下,应用宝直接就获得了大量用户,这也成为应用宝日后跻身为一线应用商店埋下了伏笔。

豌豆荚应用为什么用的人少了图2

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生了一件历史罕见的大事情,2013年7月16日,百度以19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91无线,震惊业界。

91无线手里有两个重要产品,91助手、安卓市场,前者主打iOS系统,后者主打Android系统。

实际上,收购91无线之前,百度就瞄准了应用市场的价值,2013年3月,百度移动应用更名为百度手机助手。

此后,安卓市场被迅速整合进百度手机助手中,用户也被导入到百度手机助手里。

豌豆荚的危机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显现,横亘在它前面的有三家大巨头,分别是,腾讯、360、百度,这三家公司乃是国内排名前十的互联网公司,而豌豆荚仅仅只是一家规模还算可以的创业公司,百度有搜索,腾讯有微信,360有浏览器,只有豌豆荚没有强硬的后台。

百度收购91无线,应用宝利用微信的影响力,豌豆荚只能很快被这两大产品超过,不过,第三、第四的位置倒也还能抢一抢。

第三个重要事件戳:2015年

2015年1月8日,豌豆荚发布公开信称,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百度手机助手屏蔽了豌豆荚,并希望认同互联网价值的人们可以和豌豆荚一道发出声音,支持豌豆荚,可惜,豌豆荚的投诉并没有得到反馈,此后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百度手机助手均未对豌豆荚进行开放。

豌豆荚应用为什么用的人少了图3

百度屏蔽豌豆荚只是开始,真正对豌豆荚影响更大的乃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

2015年起,各大手机厂商纷纷都在注重应用商店的建设,华为应用市场、vivo应用商店、OPPO应用商店、小米应用商店,尽管在用户体验上,百度手机助手、豌豆荚、360手机助手、应用宝仍然有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明显,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也在成长,而且,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还是预装且不可卸载的,至此,以手机厂商为代表的应用商店开始与豌豆荚、360手机助手、应用宝等互联网公司的应用商店分庭抗礼,并且丝毫不让。

手机厂商觉醒后,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地位便江河日下,豌豆荚也没能躲过。

显然,豌豆荚的对手们,没一个是弱的。

除外部环境外,导致豌豆荚衰败的另一个原因是,豌豆荚的战略失误。

2011年,豌豆荚很有预见性地推出了一个功能,叫应用内搜索,颇有点PC端的网页内搜索意味,这个想法非常超前,如果成功的话,也非常有想象力,成为下一个互联网巨头也不是没可能。

然而,应用内搜索这条路很快就被证明是条行不通的道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公司之间开始出现割裂,大家都把资源牢牢地抓在手里,不可能开放给豌豆荚,视频、音乐、网络文学等App,都没有将内容开放给豌豆荚使用,应用内搜索的幻想彻底破灭。

后来,应用宝也尝试过这个玩法,可惜也没走通。再后来,就没人提过应用内搜索这个大梦想了。

在应用内搜索这个战略判断失误后,豌豆荚再也没有超前的战略出现。

2016年7月5日,被以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阿里巴巴。2亿美元,看似阿里巴巴捡了个大便宜,但对豌豆荚而言,就是它的“价值有限”。

2亿美金,是豌豆荚最高的身价,此前的四轮融资,价格都未突破1亿美元。

豌豆荚应用为什么用的人少了图4

豌豆荚的衰败其实还是主要是因为国内手机厂商对自身安卓商店的建设越来越好。


在Android系统之初,国内的手机还不会做自己的定制版ROM,那时候华为、中兴用的都是原生系统,我们都知道,以前原生系统的Android的易用性是不高的,就连安装软件都需要自己一个个的去安装,因此,一个便捷的商店就成了我们非常迫切的需要。

豌豆荚的出现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求,首先豌豆荚内的软件源非常丰富,涵盖了当时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应用软件,甚至一些破解版/修改版软件也都在豌豆荚上。其次就是手机获取ROOT权限后,通过对豌豆荚授权可以获取让它自动安装,免除打扰。丰富的软件资源加上自动安装免打扰的模式,让豌豆荚备受欢迎。

后来HTC Sense、MIUI、乐蛙等定制ROM带动了国内其他手机厂商的纷纷定制出自家的ROM,比如后面华为的EMUI、魅族的Flyme等等,在这些系统中,厂家纷纷集成了自家的软件商店,并且为商店添加一些便捷的功能,使得豌豆荚对于用户而言不再是那么不可或缺。慢慢的,加上百度和豌豆荚的事件,以及豌豆荚逐渐被厂商们自家的商店取代,也就淡出了大众视线。

最后豌豆荚不得不以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阿里巴巴,但是阿里收购豌豆荚后似乎越做越烂,连以前最基本的ROOT后自动安装的功能都给取消了,似乎什么东西只要到了阿里手里,必定不得House,比如优酷,越更越难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场汇 » 豌豆荚应用为什么用的人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