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哪些常见的就业歧视

一、对不起,我们只要985,211大学的毕业生

在投递简历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企业都开出了这样的条件“非研究生、博士或者211、985大学不要”。在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今天,学历歧视把很多刚出大门的大学生挡在了门外。虽然名校毕业的大学生相对而言更加具有竞争优势,但是不考虑个人能力而一味只看学历的做法,是不是也把大量非名校毕业的优秀求职者拒之门外了呢?

二、我们这个岗位不需要女性

求职过程中的性别歧视也非常普遍,一方面企业认为女生的身体素质不如男生,承担不了过大的工作量以及一定的体力劳动;另一方面,女生在法律的保护下拥有休产假的权利,这期间造成的损失是很多中小企业无法承担的。因此很多用人单位都尽量避免招用大量女性。企业的这一做法无疑让很多女生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三、本地户口优先录取

此外,地域歧视也尤为明显。有数据表明,有本地户口的员工工作更加稳定,企业不必随时担心员工离职,也免去了为员工提供住宿的这一笔开销,可谓一举两得。在不少城市“拥有本地户口”成为企业衡量入职门槛的一个重要指标。

那么,面对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求职者面对这种就业歧视,产生消极情绪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光是抱怨是没有用的,还是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

我们作为求职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时,要以此为前进的动力,努力提高自身实力,实力是碾压规则的唯一法宝,然后努力去改变规则。毕竟,怨天尤人是没有意义的,牢骚满腹也无法改变现状。因为你改变不了招聘单位的用人标准,也改变不了别人的想法,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因此,在求职时就要对自己做出一个完善的职业规划,扬长避短,分析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

1、性别歧视。认为女性麻烦,不适应出差,体力工作,加班等;认为男性不适合文职、公关工作等。

2、地域歧视。本地户籍看不起外地户籍;外地某地域劳动者抱团排挤其它户籍;会说本地语言的排挤不会说本地语言的;或者反过来外地人排挤本地人也有。

3、婚育歧视。已婚未育女性最受歧视,怕怀孕影响公司日常运作;已婚已育女性怕重心放在家庭;大龄未婚女性怕恨嫁和怀孕。男性大龄未婚也有被歧视,认为“不牢靠”。

4、学历歧视。高学历看不起低学历;好学校看不起普通学校;但如果有一群低学历或某高校毕业的,也会反过来排挤少数高学历或其它高校毕业者。

5、外貌歧视。颜值即正义,以貌取人是职场常见歧视。一般可靠幽默、气度化解。

6、年龄歧视。常见歧视观念有:年轻没经验;年老精力差;年纪大用不了几年就退休了;年老缺活力;年纪大者没锐气,缺少开拓精神;年龄大者知识结构老化;年龄大老油条不好管理等。

暂时想到就这么多。一般面试前这些细节都要考虑到并想好对策。有时候还可以利用这些歧视欲扬先抑,一旦打破歧视,会起到非常好的面试效果。比如女性婚育歧视,可就现在生育政策进行解释(已育也难保不再生啊),然后对自己的责任心特质进行阐述,比如前份工作是怎样交接的等等,最后谈一下自己的婚育打算。让单位相信你是个有责任心,有计划的人。就可能打消疑虑。

就业歧视在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选择偏见,犯的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观点的错误认知。就业过程常见的歧视如下:

  1. 年龄歧视:现在很多单位的招聘岗位都以35岁为限,超过35岁一律不予考虑。虽然国家法律三令五申强调禁止就业歧视,但是用人单位拥有选择权利,即使走上法庭又如何?难道35岁以后就不用再工作了吗?35岁未曾走完职业生涯的一半。新兴行业如此设限还可以理解,因为随着年岁的增大,人的创新开拓精神肯定没有年轻人好。但是那些东施效颦者就不免觉得可笑了,同时也制造了社会恐慌。
  2. 婚育歧视:主要针对女性的,到了适婚年龄的大龄女青年,未育的会暂缓考虑。因为单位会考虑到她将来会结婚生子,这样会耽误工作,同时会增加用工成本。现在招聘还会关注二胎的问题,如果你生育了一个孩子,用人单位会担心你会生二胎,因此在招聘时会问是否有二胎计划等。
  3. 性别歧视:大部分岗位是针对女性,有些用人单位总认为女性无法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去,因为有家庭和小孩需要照顾,所以有些单位在男女都可担任的岗位,会优先选择男性。
  4. 院校歧视:有些公司明确表示非985或211院校不予考虑,不管你的专业水平如何?毕业院校成为了敲门砖。
  5. 颜值歧视:VUCA时代是一个看颜值的时代,所以导致整容行业的兴盛。世人都爱看漂亮帅气的,这也无可厚非。可是咱不是外貌协会的,非公关接待岗,强调相貌端庄气质佳又为那般,难免让人心生怀疑其用人单位决策者的价值观。
  6. 学历歧视:有些单位不论何种岗位,都明确表示只招本科及以上。从岗位胜任力来说专科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似乎只招本科生显得单位多么牛,多么高大上。完全忽视“务实”的存在对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性。

面对歧视我们无须沮丧,认知不在一个层面,很难去改变的。所以我们可以选择绕道而行,找到适合自己的,能接纳自己的单位不是更好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场汇 » 你见过哪些常见的就业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