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就是要热爱
如果你一作图就头疼坐不住,怕麻烦那我还是劝你别做这个了,因为做设计本来就是一件需要思考是事情,你都坐不住没耐心,怎么可能做出有创意的作品。如果你热爱一件事情,你就不会觉得它很困难,就像打游戏一样,总想着快点到下一关早日通关。你会时刻的想着它,慢慢的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随处可见的形状logo都可以成为你日后创作的素材灵感,从生活中发现这些元素,不需要刻意的记住,有印象就好,这样也不会很累,积累的多了,你就有源源不断的灵感了,当然,如果你有一点兴趣的话也不要放弃,慢慢的培养自己的兴趣,让它生根发芽。
2.多积累素材,但要学会断舍离。
做设计哪能没有素材,素材就是你的武器,所以一定要多积累多看现在流行的元素,积累素材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见识的多了脑子里就有东西了。先按照自己喜欢的素材收藏,在看看别人市面上的流行元素是什么样子的,就知道自己的审美不足在哪里了。慢慢的提高自己的审美,但是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素材库
3.多看好的作品,提高审美
看大量欣赏别人的作品,尤其是优秀作品,培养艺术鉴赏能力,这对于提高设计水平是必须的。看的时候不要走马观花,需要结合专业知识边看边想,仔细研究作品中值得学习的地方。看的多了呢,你脑子里就有印象了,美丑的界定每个人是不相同,但是美的东西是大家都喜欢追求的,看多了大师的作品,思维价值观变了,做出来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
4.学会观察,保持童心多联想
当我们还是孩子般的时候,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遇到问题都要问几个为什么,还喜欢画一些天马行空的东西,永远都有一颗好奇心,其实这就是创造力的来源。可是越长大好像思维都比较固化了,对事物的理解也慢慢的固定了,人也有惰性,不愿意打破自己的认知,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这样怎么会有创新。所以要保持自己的好奇心,要锻炼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学会联想转化为新的东西这就是创新,灵感的来源啊。有人会觉得长期这么思考下去会很累很累,事实上是不会的,时间长了大脑不仅不会累,反而会越来越灵活,这就会成为一种乐趣,会停不住止不住的去想,不由自主的想。如果有了这些何愁没有灵感呢?
5.要通过一切方式提高自己
触类旁通,厚积薄发,不仅要对自己的专业领域了如指掌,同时也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对专业以外的东西也要适当的了解,像经济、文学、历史、哲学、人文科学等,同时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就拿一个logo来说,要用简单线条表达出其品牌背后深刻的内涵和宣传作用,需要设计师强大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
还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比如音乐、运动、摄影、甚至烹饪美食,娱乐节目、电影、旅游、游戏等都对灵感的激发有很大的帮助。一场话剧,一首瑜伽音乐,一场雨,一朵花,甚至一个“百家讲坛”的讲座,都会成为你设计的灵感源泉。
真正有灵魂的设计, 灵感都是源于自然
灵感这个词,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它可以说是思维活动的“井喷”,也可以理解为脑力活动的新奇想法!如果一定要用语言来形容灵感的话,我想以下的解释或许可以让你理解什么是灵感。
1、灵感的来源是没有规律可言的,它的产生是随机、偶然、甚至是突然。有的时候你绞尽脑汁,苦心冥想就是找不到灵感,但你无意间的回眸却发现灵感来了,真的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现在的科学这么达,都还没有人可以找到控制灵感产生的办法。
2,灵感的产生是没有区别的,跟时间一样,是最公平的,它的产生不会是因为你长的好看或是长的难看,你有钱或是你没钱,有了就是有了,没有的话,打死也不会有,不管你是不是教授,也不管你是不是文盲。
3、灵感的价值 ,灵感的得到,虽然基本上是不需要什么经济的投入,但是其本身的价值却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不是说你是高富帅,或是白富美产生的灵感就高人一等。那怕一个穷矮挫产生的灵感也会让其产生者变的有价值。
4、灵感一但产生,那就是“茅塞顿开”般的舒爽,但如果不及时抓住,那下次再想获得它,就很难了。所以灵感来了,就必须抓住,让它成为永恒的瞬间!
以上解释了什么是灵感,现在回到正题,设计的灵感来于哪里?做设计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卡壳现像,这个很正常,因为人的思维是跳跃的,往往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卡住了,这个时候你需要激发更多的灵感,来促成你作品的完美。那么,如何激发更多的灵感呢?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集思广议:与大家共同商议,听取大家的构思。汇集后再做选择性的思考,这样可激发更多灵感。
2、转移思路:在做设计的时候,会不知不觉之中钻进了“牛角尖”,这个时候不用再坚持了,放松一下身体,出去转两转,看看蓝天、白云,调整一下紧张的心情,深呼吸。然后再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会多出一些想法,这就是你期待的灵感。
3、草船借箭:实在是灵感枯竭的时候,可以去参考一下其它的作品,不用刻意的去想自己的半成品,要做的只是看看,再看看。或许某一个作品就可打开你的思路,让你有了灵感!
以上是我个人在做设计时,遇到卡壳的困境,会用到的办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