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提辖
提辖是“提辖兵甲盗贼公事”的一个简称。这是在宋代一路或者是一州所设置的一种官职。
提辖属于武官,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掌握自己那一个军队的相关训练,同时监督抓捕盗贼等一系列事务。其次,提辖还是一种军务官。宋朝的时候,一般会在四个抵挡设立这样的一个官职,就是:
左藏库(储藏皇家金银钱帛)、文思院(掌管制造宫廷所用的金银器物等奢侈品)、杂买务杂卖场(掌采办宫廷、官府杂物)、榷货务都茶场(掌管茶、盐、香、矾等物品的专卖)。同时还有专门监督检查的提辖官。
提辖是什么官
提辖这种官职虽然在宋朝的时候比较多,但是这个官职却不是在宋朝的时候才有的,比如辽朝的时候就有这个官职,而且这个官职分为了四类:
第一种叫做宫卫提辖官,这种官主要是护卫皇帝 寝宫和黄帝的妃子的,如果有战事的话,他们也要奉命进行出征打战;
第二种提辖官是专门处理路一级一些单位的事务,这个官职高于了刺史,他们主要就是管理一些盗贼或者是越权的大小事务;
第三种是管理下州的钱财,比如一些收税这类事情,这种提辖官一般是设立在贵族领头的下州;
最后一种提辖官是最多的,他们的官职不高,但是却拥有很多的事务,只是这些事务都是一些琐事。 鲁提辖是什么官,至于当时鲁智深属于哪一种提辖我就不是很清楚了,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查阅相关的资料。
提辖,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所出现的宋朝官名,花和尚鲁智深就曾经担任此一官职。但水浒传为元、明时的小说,而宋代的史料中并无“提辖”之名,《宋史.职官志》中提到地方上的知府知州常兼要“提辖兵马”,提辖一名很可能即由此简称而得来。
在《水浒传》中,对于花和尚鲁智深,原著中专门提到他有一个官职,叫“鲁提辖”。全称叫“渭州经略府提辖”。
在宋朝,“提辖”有很多种意思,主要分为以下两点:
其一,根据《宋史·职官志七》中的记载:“崇宁中,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这里的“提辖”,是专门管辖军队,训练教阅、督捕盗贼的。
其二,是知州所设置的武官,是负责军队训练的,有点跟教头类似。
相比之下,鲁智深显然属于第一种情况。根据《水浒传》的背景,提辖是直接归知州管辖的,而所谓的“知州”,其实就是“知府”,而“知府”的话,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政府。
宋朝的知州为五品,那么“提辖”就应该是六品或者七品官了。这样一分析,我们不难得出,鲁智深的“提辖”放在现代的话,应该是处级正团干部。
《水浒》中常提到的一些官职(如提辖、禁军教头、押司、都头等),到底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级别)呢?为了方便阅读,对全书加深了解,我们不妨做一次古今官职对照。
施耐庵先生生于元末明初,此时离北宋已过去了几百年,我们看到施先生在安排《水浒》人物中的官职时,也不是很准确,或者说与北宋真实情况有较大出入。所以我们在讨论梁山好汉的官职时,既要考虑北宋官职的真实品级分化,又要考虑书中的情节背景。
宋朝的干部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分为18个级别。宋朝的公职人员分两种,一种称为“官”,一种称之为“吏”,所谓官吏其实是公职人员的统称。概括的讲,“官”属于高级公职人员,“吏”则属于低级的公职人员。比如宋江的押司就属于“吏”,故而宋押司在各种场合一再自称郓城小吏。宋朝向来重文轻武,这是从开国皇帝赵匡胤那会就留下的传统,老赵是后周武将出身,“陈桥兵变”做的皇帝,所以他对武官有着特别的警惕心,“杯酒释兵权”以后,武将的地位整体上一直低于文官。比如太尉高俅属于正二品,这已经是武官的最高级别了,从一品、正一品则没有武官职位。
提辖表示管领的意思,亦是古代官名。南宋时有“四提辖”的官制,四者分别掌管榷货务都茶场、杂买务杂卖场、文思院、左藏库。
宋代一路或一州所置的武官,为“提辖兵甲盗贼公事”的简称。主管本区军队训练,督捕盗贼等职务,鲁智深就曾担任过提辖,编制在30人上下,相当于如今的排长或者是武警中队长。
宋常以知州、知府兼提辖兵甲,简称提辖,掌军旅训练教阅,督捕盗贼,镇压民众反抗。
除此之外,南宋时有“四提辖”的官制,四者分别掌管:
榷货务都茶场(管理专卖)、杂买务杂卖场(管理官近宫府采买)、文思院(管制造宫近器物)、左藏库(储藏金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