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林冲的性格软弱,还加上无能,这显然是不准确的。尤其是无能这样的评价,更是离题万里。因为纵观林冲的一生,不仅不是无能,而且是纵横捭阖大有作为。
面对高衙内对林娘子的非礼,林冲忍下这口气没有还击,只不过因为高俅是他的顶头上司,为了少惹麻烦,当然也是为了今后工作生活的安定,才忍下了这口气。这在封建社会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与一个人的性格也不无关系。这种事若放在武松和鲁智深身上,是绝对不可能的。他们肯定会大发雷霆,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会考虑什么后果。但不能因此就断定林冲软弱无能,因为人与人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可能一模一样,那也是不现实的。
林冲遭到高俅的陷害发配沧州。在野猪林,两个押送他的官差受高俅指使要杀害林冲,被鲁智深救下。当时鲁智深就要杀掉这两个坏家伙,却受到林冲的制止。林冲的目的无非是想继续忍耐下去,以求得服刑期满,然后东山再起。
可惜林冲的美好愿在现实面前再一次破灭。高俅派人追到沧州,阴谋要烧死林冲。在这种情况下,林冲终于开始反击,他杀掉了前来害他的三个人,与风雪之夜上了梁山。
从一忍再忍,甚至放过要杀害他的凶手,直至动手杀掉三个人,林冲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折。他认识到,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的美好愿望不过是一厢情愿,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才走上了与昏庸腐败的朝廷和奸臣斗争到底的道路,并且贯穿了他的一生。
从此以后,林冲在梁山火并王伦,把晁盖推上寨主的宝座。作为马军五虎将和先锋官,他身经百战所向向披靡,为梁山兴盛发达立下有目共睹的功劳。
总结:
评价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能只看一时一事,应该全面的解读才能准确无误。林冲不是粗人莽汉,以粗人的行为方式来衡量林冲是不恰当的。
因此,说林冲的性格软弱无能,是不准确的。
林冲应该不是性格懦弱,而是受到文化观念的束缚。他是诚心诚意要做一个好人、良民,忠君爱国。保家卫国上战场的时候他绝对不会怂。水浒的悲剧就在于这个社会不容他,做好人他走投无路。而悲剧背后的深刻在于,到底是文化信条有问题,还是社会堕落?甚至干脆不应该有信条,只要追逐利益就对了?前者是对现实的分析,后者是对中国文化价值的思考。接受西方文化的人都是在这里抛弃东方观念教化提升人的文明性这种文化,转而信奉利益先导,唯利是图文化的。可不是嘛,林冲如果不受文化束缚,唯利是图,肯定不会这么悲剧。可是我们真的希望周围都是高衙内、陆谦、高俅这种人吗?林冲武艺这么好,以武谋利,升官发财有路可行,他投靠谁不行啊?开山立寨搞不好可以成为一方诸侯,甚至开立国家。那百姓呢?大一统万里河山呢?
很多东西其来有自,不是凭空掉下来的。你要反思文化,你的思维跟得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