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是谁发明的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有传说,大约在四五千年以前,黄帝和蚩尤作战,蚩尤会兴风作雾,黄帝尽管武艺,由于迷失方向,结果被蚩尤战败了。黄帝回去后,总结了这次失败的教训,立即组织人精心研究制作指示方向的工具,很快就造出了指南车。
在次交战中,蚩尤故技重施。黄帝看后仰天大笑,命令部下推出指南车。结果了蚩尤。从此以后,黄帝的氏族就在黄河流域定居了下来。我们的祖先之所以能发明指南车,是发现了磁石的特性,从而发明了司南,这是指南针的雏形。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北宋的指南针是谁发明的?
北宋指南针是毕昇发明的。战国时,已根据磁力原理发明了“司南"。到了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更有实用价值的指向仪器一一指南针。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最早记载,是北宋朱彧于1119年写的《萍洲可谈》。他在书中叙述自已在广州看到中国商船的“舟师"在海上辨别方向,“昼则观日,夜则观星,阴晦则观指南针。"这对人类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