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和家长沟通交流时,能否把对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想对方之所想,推己及人,多换位思考。
其次、分析问题要全面。家长都很忙,如果做老师的不经过深思熟虑就把家长叫到学校来,不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家长时间的一种浪费。所以,每次请家长来学校前,我都会认真思考要和家长谈什么,怎么谈?家长到学校后,给家长倒杯水端茶,请家长坐下,先询问家长孩子在家表现,再告知家长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优点和不足,最后告知家长学校需要家长从哪方面配合,怎样配合。让家长对自己回到家后,怎样做和做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定期电话回访,或者短信鼓励、指导,让家长感到学校的帮助一直在他身边,增强家长管孩子的信心。同时对不负责任的家长也是一种督促。
再次、积极帮助家长想办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时家长和孩子会有冲突,有的孩子因为生气离家出走,这个时候要积极地帮助家长出点子,想办法,也甚至和他们一起找孩子。比如,有一次,一位家长因为动手打了孩子,孩子气不过,搬到同学家里住了。得知这个情况后,我马上和孩子谈心,先肯定他的感受,再慢慢地做工作,最终把这位学生劝回了家。
最后、让家长能感到被人尊重,使其愿意和老师交流。在公开场合,比如家长会或者马路上见了面,我总是主动先和后进生家长们打招呼,在人多的时候,总是夸他们的孩子,“这段孩子作业有进步。您辛苦了。”“这段时间,您孩子上课听讲很认真。多谢您配合学校做工作啊。”管孩子的家长心里高兴,没管孩子的家长会把这当作一次提醒。他会觉得老师在关注自己的孩子,老师没有看不起自己,心里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