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产如何融入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三产融合怎么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指南针。“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议题,它已经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多个领域,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固有的乡村发展思路,真正从乡村本位出发,转变思想,探索出一条乡村崛起的可持续路径。通过乡村旅游与三产融合的方式,能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乡村振兴真正落地实现。

需要重视专业化运营,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持续性 乡村旅游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专业化的运营及高标准的管理提升综合竞争力。一是要重视运营。优化村民参与经营管理的决策机制,提高村民的积极性;用好政策扶持资金,降低企业投资压力。二是要标准化管理,建立乡村旅游的专业评价体系。乡村的“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管理必须标准化,取得相应的资格认证,要素的开发要因地制宜,不可盲目创新,例如,乡村旅游的住宿必须要有当地的特色。三是做好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与本地的相关部门或者企业进行人才对口培养,引导从业人员进一步拓宽专业能力,提档升级,形成综合型服务人才。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在乡村创业或者就业。借鉴丽江的酒吧模式,吸引有品位的、追求生活品质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创新酒吧品牌。乡村也有其吸引的品牌特点,主要是偏爱乡村环境、追求宁静、享受乡村风光与田园生活的年轻人、中老年人,所以要大胆放手的为他们提供机会,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乡村旅游产品。3实现乡村旅游品牌价值的最大化,拉升其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乡村旅游得到迅速发展,既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面对目前旅游市场的不断更新与多样化的趋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着新的营销问题,诸如营销观念普及率低、渠道少、方法简单;多采用低价产品渗透,知名度低,资金实力弱;缺乏区域乡村旅游市场规划和整体营销的策略等。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就是要卖好乡村,卖好生活,卖好全域化的综合竞争力。乡村旅游营销最重要的要做到产品有卖点。乡村旅游产品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游客需求,通过产品为游客提供一种价值,乡村旅游的精髓是自然生态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目前我国乡村旅游过于倚重田园观光与农事活动的参与,缺乏对文化层面的挖掘。可通过对乡村观光、会议度假、乡村体验、渔家休闲、民风名俗、节事庆典等旅游产品的开发拓展组合宽度;通过生态旅游与民俗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进行产品创新,增加产品组合深度;创意策划节事活动,引爆宣传;开展借势营销,提升口碑;创新时令营销,突出特色。当然,乡村旅游营销也要做到传统营销与新媒体营销联合出击,先策划创意活动,制造话题,通过互联网营销渠道引爆,再通过传统营销推广。4拓宽乡村旅游投资领域,创新乡村旅游投资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如何做好乡村、做美乡村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等指示,对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乡村旅游投资增长迅速,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达5500亿元,年接待人次超过25亿人次。然而乡村旅游投资必须要重视乡村旅游投资的领域与模式。应将投资内容从单一的产品建设转向特色乡村民宿、度假酒店、历史文化村、休闲农庄等多种类型,拓宽乡村旅游投资领域;应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引导金融资本投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扩大旅游融资渠道,多样化创新乡村旅游投资模式。

乡村旅游将走向乡村旅居时代休闲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修身养性。从观光旅游发展到休闲旅游,最典型的旅游方式就是度假,与观光旅游所追求的“多走多看”的诉求不同,休闲度假者往往在一个地方停留较长的时间,以体验原居住环境所没有的异质化的生活方式,这种旅游已然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休闲成为常态,旅游就成为一种休闲方式;当乡村旅游成为时尚,乡村旅居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乡村旅游未来必定走向乡村旅居时代近几年民宿的崛起是乡村旅居兴起的一个信号。现代旅游已开启休闲度假模式,休闲度假必须给人以自由空间,而不是流入标准化的滥觞。休闲度假使工作中的紧张情绪得到最大的释放,其诉求便是差异化、人本化、异质化,甚至是高端化和定制化。游客喜欢有个性化气质的旅游地,异质化的旅游体验永远是最高追求,这与旅游景观价值的排他性、垄断性、唯一性是一脉相通的。旅游生活化不再满足于大众化旅游产品,而更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的旅游经历,通过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获得愉悦。这是一种旅居,而不再是简单的旅游,如果说宾馆是解决旅游住的问题,那么当下流行的民宿是较为接近旅居的一种业态,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民宿,应该是乡村旅居思潮的生动案例。但还是没有完全融入原住民的生活。从旅行到旅游,是从小众到大众的进步;而从旅游到旅居,则是从大众到小众的回归。只不过,这种回归是高端的、闲适的和更加个性化的,有时甚至是特殊定制的。这是旅游者消费心理走向成熟的结果。 有谁会说,在乡村栅栏上爬满牵牛花的农家小院里,懒坐在带着苔痕的、小狗小猫环伺的石桌旁,享受用干柴和发黑的铁锅炒制、用带着老茧的双手捧上的香椿炒鸡蛋,就没有一种温情的生活感受?这种亲情化的服务和生活化的体验,需要有一个标准吗?如果有服务员穿着制式的衣服,用生硬僵化的语言、笑容和动作服务,我是不喜欢的。在这种特定氛围下,我宁愿看到乡民淳朴、憨直的表情和乡俗。乡村作为迥异于都市的悠闲、宁静、生态、传统的自然文化环境,承载着旅游转型升级后的高层次的市场需求,是新的耕读生活栖息地,是未来城乡人共同的家园,因此,乡村的定位首先是生活区,然后才是生态、绿色、低碳性质的其它产业区,其首先关注的应是生命质量。从城到镇、到乡、到村,生活功能一直在强化;生产功能本来就弱,但现在有强化的态势,今后应逐步弱化才对,这是社会进步、人类觉醒的必然结果,欧美的乡村发展已经证明,其庄园就是高端人士度假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的投资强度与产出效率,那是城市的责任,劳动力应在城里从事高附加值的工作,至于乡村,那是养心、养生、养老的地方。这个观点是小众的,但我希望为大众所接受,起码一些有乡村情怀的人已经接受了。因为这个观念如果端正了,乡村旅游发展就有方向。乡村旅游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然后才是一种旅游方式。其本质是给都市人提供一种不同于城市环境的生活体验,是入世与出世之间的一种空间转换模式,也是工作与休闲之间的一种时间缓冲节奏,目的是满足他们的“世外桃源”情结,消释他们的“乡愁”心结。

乡村旅游与第一产业的融合

搞休闲农业就是为了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就是为了实现农业、农村、农民价值的再创造。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价值的再创造,把以前不值钱的变得值钱了,把以前不能卖钱的都卖掉了。2015年的一号文件也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挖掘卖点

浙江安吉,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也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做的最好的地方之一。他们以前的主产业就是烧石灰,由于安吉是黄浦江的源头,为了保证上海人的饮水安全开始做产业转型,当地政府以安吉是黄浦江的源头为卖点,通过规划设计、宣传推广把上海人拉到安吉来休闲旅游。现在不仅上海人喜欢去,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喜欢到这地方来休闲、放松、旅游,从而带动了安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北京房山,举办了拔萝卜亲子活动,通过挖掘胡萝卜作为体验式旅游产品的价值,带动当地餐饮、加工等产业消费力和影响力的同时,让其他农民看到种植业的多元化优势,从而提高整个房山种植业的发展水平。

保留农村符号

有的人来到农村放松、休闲,是为了寻找他内心认定的那种乡村、乡味。曾经有个西藏人来北京玩了一圈,人们问他玩的好不好?他说很失望,很后悔。为什么呢?因为天安门不会放光芒。在他的思想认识里,天安门是放光芒的,但是在天安门广场,却没看到会放光芒的天安门,所以很后悔、很失望。他来北京只是寻找内心认定的那个北京,所以,我们在发展休闲农业的时候要保留农村的符号,不能一味地追求现代化,要在保留农村符号的同时,融入现代化的元素,这样人们不仅可以找到内心认定的乡村、乡味,还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回头客。

满足都市人的多重需求

都市农业的特性:城乡互动、三产融合、功能多样、跨界开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兴起于发展是都市化进程中“三农”价值的再造,也是农业内部的推力。传统农业经营困难,农民需要增收,农业结构需要调整,农村需要现代化,要求农业必须从一产延伸到二、三产,要求农业资源要跳脱传统的只生产粮食的用途,强调环境、知识、健康、美学、文化的价值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都市人对于食品安全的需求

可以让市民亲身走进农村,贴近农民,乃至亲自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去。一方面向农民直接传达自己的关切,另一方面也是最好的监督,形成最佳的信任关系。

绿色农业的需求

绿色农业不仅只是为了我们胃的需求,还要照顾我们的肺、眼、脑的需求。

城里人亲近乡土的需求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让城里人有更大的兴趣去走进农村、贴近农民。

亲子教育的需求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课堂与老师。现在的父母教育理念的进步,更愿意把孩子放在农场里去接受大自然的教育。在农产对小孩进行感恩教育,比如,让小孩去喂鸡,当你给鸡食物吃的时候为了感激你他会一直跟着你,借此来教育小孩要学会感恩。

随着国家深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古老的中华大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民族复兴,民富国强,在逐步成为事实。一二三产业联动机制的尝试,推出,成为活跃市场,振兴经济的助推器。近年来新兴起且非常火爆的旅游业,更是带动了不少地区的经济腾飞,它不仅,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掘起。而且还造就了当地的大批就业岗位,联动了二三产业兴起。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的种种原因,是这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大国,落后了其他西方国家几十年,农业成为主导产业,造就我园成为农业大国,生产传统落后,经济滞呆不前。改苹开放,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生机,我国地大,从农人多,农村建设仍落后与其他行业。随着国家振兴,其他行业的快速崛起,不使农村在小康路上落下,习主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广大农村掘起,农民的出路在那里?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适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改变乡村面貌的出路在那里?怎么鼓起广大农民的钱袋子?一二三产业如何融入乡村旅游?等议题,纷纷摆上大众的讨论桌前。

一二三产业如何融入乡村旅游?

笔者浅谈个人的观点看法:首先由当地政府牵头,农户参与,开发当地旅游资源,要成就旅游景点,具备旅游条件,没有政府支持做后盾,农户是不可能办到的。

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区域地理风貌,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民俗习惯,旅游在乡村,展现当地乡村独特生活,文化,民俗,建筑等等特色,呈现乡村独特风情。

三,有不少地方乡村已出现了乡村农家乐山庄,农家采摘园,农家土灶台,农家菜大锅台,等乡村旅游点。栽下悟桐树,自引凤凰来。上有政府牵头政策扶特,创造旅游景点条件,引资开发特色农产品,研讨备好旅游者旅游需求,下有农户参与旅游服务。三产联动,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形成供产销,集观光,娱乐,收获一体化乡村旅游产业链。

一二三产如何融入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三产融合怎么做图1
一二三产如何融入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三产融合怎么做图2
一二三产如何融入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三产融合怎么做图3
一二三产如何融入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三产融合怎么做图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场汇 » 一二三产如何融入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三产融合怎么做